道成肉身的教會

星期四, 4月 10, 2008

21 從偏頗到整全

認識「全備的福音」與推動「整全的宣教」,一直是教會與神學的本份。這是一個基本的態度,卻也是一個非常困難達成的目標。一方面是因為人類的有限,另一方面卻也因為神的全能、奧秘難以全然理解;所以沒有一個謙虛的神學家,敢斷言他或她所認識的福音本質是全備的。

不同神學背景的教會,對於福音的教導也因而有了不同的強調。深為牧者擔任講道與牧養,有時候會遇到來自不同神學背景的基督徒的質疑惑反對。甚至教會與教會之間,也因不同的神學主張或傳承而有所對立。

詩19:7「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

保羅有強調傳道人必須按照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他也說:「我作了教會的執事,要把神的道理傳得全備;…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1:25,28)」

全備與整全是真理與福音必然的特質(詩19:7)!舊約談到「全備(tamiym)」是強調其「完全的,全然的,完整的,完好的,完美的,健全的」。新約談到「全備(teleios)」是強調「全備,純全,完完全全的,完美」。

追求全備福音與整全生命,是教會與基督徒應有的態度。當教會深思福音與真理的全備性,基本上有幾個認知:1) 正確性:當我們強調全備的福音,它必須是符合福音的本質與真諦,是根基在真理的真實本義與本質上。2) 純正(完美)性:不摻雜世俗的觀念。3) 完整性:當我們強調全備,也就是強調它的完整性(功能與權能)。4) 全備的實踐性:當我們將全備的福音落實在教會,也必須省思教會的宣教事工是全備。

當我們體認神學全備的重要性,更明白它對教會與信徒的影響深遠。故在此呼籲:

1. 教會、牧者與長執應該嚴謹的辨明神學的主張,講授教導全備的神學。教會無可推拖的使命是教導生命的神學,全備的福音。
2. 基督徒更應該謙虛的敞開心門、認真的學習真理的真諦。追求整全的生命!當信任牧者的宣講、給牧者順服真理與聖靈的講道自由。讓教會成為教會,回歸教會應有的使命本質。
3. 眾教會要不斷更新自己宣教的事工,追求全備的宣教使命。不要只是狹隘的重視對內牧養,而應該認識全備的宣教是什麼?全備與整全是真理與福音必然的特質(詩19:7)!

20.孕育健康的教會



身為牧者多年來省思這個問題,也從眾教會的面面觀獲得許多感觸。我感覺健康的教會至少有幾個特質:1)有健康的屬靈領導者(牧者、長執、或匿名確有影響力的屬靈領袖),2)有健康的屬靈生命,3)有正確的神學信念,4)有道成肉身的事工(含對內或對外),5)有使命感與異象,6)彼此相愛。

屬靈領袖深深影響教會!他們靈命的健康與成熟度、信念的深度、領導風格、理想性的堅持…,都決定了其影響力與領導權威。健康的領導者贏得尊重,喚起跟隨者對真理的委身。健康的領導者,用智慧與生命保護教會,成熟的處理危機與攻擊。他們堅持真理與教會的使命,不妥協、也不威權。其領導的方式是影響與感動,而不是控制。健康的教會,跟隨者也具有謙卑與順服的特質。


健康的教會需要有健康的靈命!健康的教會經常在禮拜與聚會中展現出活潑的生命力,並且能夠將信仰落實在肢體的互動與日常的生活中。週遭的鄰友可以具體的感受到,基督徒對上帝虔誠的信心與盼望,更可以領受到真誠無私的愛。這種教會是「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的教會。
健康的教會需要有全備的福音與神學信念!每個教會都有自己的神學主張與核心價值。但是,是否「全備或偏頗?」是一個值得自省的問題。神學信念非常重要,它們向人們提供著真理的亮光。其中兩個原則值得省思,「是否合乎聖經的教導?」「全備與否?」。


健康的教會懂得服事人!信心如果沒有行為就是死的!一個不懂得分享與服事的教會,可能是因為對於十架精神的感受不夠。感動人的事工與犧牲的愛,經常是宣教史最吸引人的生命力。幾乎所有獻身於宣教的人,都是因為受到感人的事工或人民苦難的需要所感動而興起。
健康的教會有使命感!缺乏使命感的教會,經常懶散裹足不前,久而久之生命就會萎縮。相反的,健康的教會經常積極的思考,並向神詢問「自己的使命與異象?」有使命感的教會,為神興起、榮神益人!


健康的教會,真心彼此相愛,在愛中成全律法。相愛比任何事工更重要,相愛就是一種最有利的吸引力與見證。相愛必須先於講道理,愛是見證真理的地基。

19.孕育教會生命神學


道成肉身,即是「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神學生活化、生活神學化」,「聖經生活化、生活聖經化」。

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我們會發現:基督徒的生活處處可以表現出他的神學思維,直接或間接也會透露出他的神學主張。例如有人堅持不吃豬血、有人堅持身上不可有龍的圖騰。再如有人堅持不可以喝酒抽菸,甚至有人堅持極度的簡樸生活。也有某些教會強調以基督教的象徵物來突顯其教會的特有精神,例如焚而不燬圖案、耶穌洗腳像、好撒瑪利亞人像。更如羅馬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其俯視圖就是一把鑰匙。再如救世軍的制服表達出他的組織精神與特色,等等。

針對這些行為與堅持,我們估且不作神學的論辯。但是我們需要認識神學的真諦及其重要性!神學不必然是只抽象或學術性的理念(哲學思維),事實上,它可以非常的生活化。神學不是牧師與神學家的專利,也不是神學圖書館中抽象的論述而已;
神學是每一個基督徒靈命呼吸間,自然且沒有修飾的態度與行為。

我喜歡這種生命神學!
因為神學簡單且具體的意涵是指「人們對信仰(神)的一種認知與表現」、「是人們信仰上的終極關懷或核心價值的堅持」。簡而言之,就是「我信什麼?」「我要如何表達我所信的內涵(信仰精神)?」

我懇切的相信『教會需要有健康的神學思維與堅持』,教會中許多爭執、衝突或扭曲,事實上經常是因為教會中缺乏健康的生命神學。我認為,教會最根本的更新,需從神學(生命神學)着手;教會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教導與發展生命神學。(腓2:15-16)

當教會期待能夠『更新與變化(羅12:2)』,其實應該認真的去省思『自己所深信的的信仰內涵』。曾有一句話如此說『什麼樣的牧者,建立什麼樣的教會。』這句話深層的意涵是指,『牧者的神學主張』轉化成為教會弟兄姐妹的觀念與態度。事實上神學主張,不只是彰顯在教會的建築與信徒的服飾而已;它更應該實現在教會的禮拜儀式、事工目標與策略、甚至落實在基督徒生活中的終極關懷上。

或許我們可以以幾個簡單的問題來自我對話。「我信什麼?」『什麼是我生命中所需要的基要真理?』『什麼是教會優良傳統與堅持?』「我要如何表達我所信的內涵?」然後嚴肅的堅持『讓教會成為教會』!


後記:推薦兩本書Glenn Daman『牧養小型教會』,道聲出版。林鴻信『讓教會成為教會』,禮記出版。

星期六, 10月 27, 2007

01. 從愛開始

從愛開始

當我們渴慕教會的更新與改變,「愛」是孕育生命最棒、最完全的策略。讓生命的改變從愛開始。保羅重述基督的教訓(新的誡命—馬太福音22:39),他說:「愛就完全了律法(羅13:8,10)」

當教會投入更新與改革,或許我們必須省思與明白「改革最重要的基石與精神應該是愛」。因為神喜愛公義,但是神更珍惜世人的生命。我們愛真理,但是我們更應該尊重與愛惜生命。愛不只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息(教義);更重要的是,「愛」是上帝最重要的特性。

教會追求公義與改革,有時就像是父母管教子女時的心情:有時會因為恨鐵不成鋼,在管教的方式上有不適當之處。試問我們是否真的從愛出發,或只是生氣孩子的不當行為;我們管教的過程,是否讓孩子(人們)感受到善意與愛。教會對是非良善的要求很重要,但是彼此相愛更重要。
請深思約翰一書4:8-9「神就是愛。神差祂的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祂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這一段經文闡述著「基督救恩的最核心精神」。一方面因為神的子民(世人)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活在神所要求的公義與良善中;另依方面,神卻因著慈愛而不忍看見世人因罪的代價而滅亡。所以神犧牲自己,成為世人的贖價。所以基督徒生命最重要的氣質應該就是愛,愛也應該是教會更新與改革的最基本精神。

生命的改變從愛開始

經歷神無條件的愛,是基督徒生命改變的秘訣。

我們相信不論是個人生命的改變或教會的更新,都必須在愛裡面被激勵(林後5:13~14)。經歷神的愛,是基督徒靈命更新與深度委身的秘訣。懇求聖靈幫助咱們明白基督長闊高深的愛,讓我們的生命中多一點愛。

在基督的服事過程,我們看見許多罪人的悔改是從經歷基督的愛開始。例如撒該或因犯姦淫罪將被眾人治死的婦人。約翰福音3:17因為上帝差子入世間,呣是欲審判世間;是欲使世間對伊得著救。保羅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竹塘教會承辦了中輟生復學專案「向日葵學園」,教會成為另類的教會。禮拜一到禮拜五,教會是一間學校;禮拜六與禮拜天,教會信仰中心的教會。在四年的陪伴過程,我們發現許多輟學的國中生,性格與態度偏差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愛的需求」未能獲得滿足。我們也發覺當輔導人員以真誠且充足的愛,來引導輟學的學生時,孩子的生命與情緒獲得相當大的支持與穩定。

我們相信聖經所強調的「愛成全了律法」,因而我們主張「生命的改變應該從愛開始」。羅13:8 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以真愛成全上帝的律法

生命的改變從愛開始,也在愛中得以完全。

有句通俗的治家銘言「家中不是講道理的地方,是講愛的地方。」這句話不是否定道理與是非的重要性,而是強調「愛的重要性」。教會是真理的學校,但是更應該是被基督的愛所充滿的家。愛是孕育生命的力量,也是維繫生命關係的慈繩愛索。教會的講壇若沒有愛,信息就無法深入人心。教會的法規與公義若沒有愛,就無法客觀與整全。保羅說:「羅13:9…所有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

基督的愛是成全律法的愛。

教會是基督的家,我們是基督的門徒,所以我們必須以基督的愛來激勵生命的改變。當我們如此遵行,我們將發現愛的力量遠勝過於律法。

我的鄰居有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當教會的青年送給他一本聖經時,他說「讀書好難哦!」乾脆你告訴我聖經中最可貴的教義與信息,告訴我聖經中最重要的幾句話吧。當我們告訴他聖經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神愛世人」時,我深深的警惕與自省:他是否感受到在他鄰居的這間教會「誠然如此」!

讓我們禱告,求聖靈將基督豐盛的愛澆灌在我們個人、家庭與教會之中。盼望我們能夠用愛去彌補人們的軟弱或不完全,讓教會與家庭成為經歷基督真愛的地方。

宣教就是傳愛

約翰福音 3:16 「因為上帝將獨生的子賞賜世間,使凡若信伊的人,
boe沈淪,會得著永活,伊疼世間到按呢。17 因為上帝差子入世間,
呣是欲審判世間;是欲使世間對伊得著救。


正視著台灣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與越來越高的離婚率,今日的教會採取了什麼樣的行動?當世人熱切的渴慕愛情,卻再也無法確信可以終身堅持這份神聖的關係。教會可以為這個動盪破碎的世代做什麼?

保羅談到自己致力於宣教的期待與本質,他說「凡我所行,就是為了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林前9:23)。」其次,他也談到自己宣教的熱情是因為「受到基督的愛的激勵(林後5:13~14)」。

盼望我們一同向世人見證:我們的家庭是建立在真愛的基石上,基督以祂的愛維繫著我們。更進一步的求神以祂的真愛來醫治這個世代。

02. 祂是使人有盼望的神

耶和華是使人有盼望的神

身為牧者,神給我最大的喜樂與滿足就是從弟兄姐妹的生命中看到盼望。

在某年的受難週禱告會中有一位婚姻受創的姐妹天天哭泣,她含著眼淚說「以前,我是總以為我失敗的婚姻使耶穌蒙羞。看著十字架,我深深的明白耶穌愛我,祂無條件的接納我。所以我要學習接納我自己、愛我自己。」基督的十字架代表「愛、接納與盼望。」

三年前竹塘教會承接了南彰化地區中輟生復學的工作,教會成為中輟生的學校。看見多少折翼的孩子,「心中的酸痛、輔導的困難」,難以用言詞表達。在人能力的盡頭,我更深的明白「在人不能、在上帝凡事都能」。對比之下,我更深的體會教會孩子的幸福!他們能夠在真理與愛中長大,因著父母的信心而擁有尊貴的信心與盼望(人生的方向)。

保羅在他的書信中有75次提到「在基督裏」!保羅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親愛的兄姐,耶和華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祝福您新年新希望!羅15: 13 但願使(賞賜)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耶和華是賞賜人盼望的神!請注意上帝短短的一句話「我是,你的上帝。是使人有盼望的神!」不論我們的年齡、不論我們現在的際遇,因著我們心中的信,神願意賜給我們「滿滿的盼望」。您相信嗎?「那位聆聽約瑟禱告的神」,「那位呼召拉撒路死裏復活耶穌」,「那位在以馬忤路上鼓舞絕望門徒的基督」,祂將保守你我一生嗎?

向主信託咱的人生!懂得理財的人,有時會選擇將財富信託給信譽與能力好的「信託公司」。我們最貴重的生命可以信託給誰呢?耶和華是値得我們將一生委託的真神,讓我們將一生交託在祂神手上,享受神同在尊貴與權能。賽62:3你在耶和華的手中要作為華冠,在你神的掌上必作為冕旒。4你必不再稱為「撇棄的」;你的地也不再稱為「荒涼的」。你卻要稱為「我所喜悅的」。

向神大大張口、生命福杯滿溢!詩81:10我是耶和華你的神,…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求神賜給我們積極的態度,開闊的視野。邁出生命的腳步,向神高唱生命的新歌。賽55:8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9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03 教會的使命與異象

教會的使命與異象

今日的教會,將因為小信而渺小或因為異象而偉大呢?

多年來教會共同的生活,使我體認到牧者對教會的影響力。上帝呼召人擔任祂的牧羊人,本質上肩任著「帶領者」的角色。根據聖經的教導,我們明白牧者兼具有幾個角色,例如先知、祭司、君王、管家、牧羊人、神話語的教導者…。

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力是「異象傳遞、使命領導」,上帝在每個世代呼召她的僕人傳遞祂的旨意與計畫。一個明白神心意與計畫的牧者,傳遞來自於神的異象,帶領神的子民參與神的計畫。如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如保羅宣告馬其頓的呼召。俗話說「人因夢想而偉大」!基督徒或教會將因為參與神的計畫,執行來自於神的異象,而得以分享有神的尊榮。如果我們靜靜的回顧教會歷史中,令我們尊敬或羨慕的宣教師或宣教事蹟,我們會發現他們都是始於一個震撼人的異象。

今日教會有一個重要的功課,就是「尋找或認識來自於神的異象」。沒有異象的教會,就沒有方向感,也無法點燃信徒心中或教會的祭壇。箴29:18「沒有異象(或作:默示),民就放肆」。求神賜給眾教會中的牧者一顆明亮的啟明星,引導祂的牧羊人看見救恩的尊榮,看見時代的異象與使命。也願神賜給眾教會一顆順服的心,順服神給眾教會的異象與使命。

一個基督徒或傳道人當如何領受來自於神的異象呢?

首先是應該學習「靜候與聆聽」。大衛的方法「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因為我的盼望是從他而來。(詩62:5)」一顆虛己的心、一顆願意服事的心,必較容易聽到聖靈的聲音。一個虛己的基督徒,較不容易偏行己路。感動不是衝動,異象不是幻覺。保羅說:「我可以證明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因為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羅10:1~3) 」正確的聆聽使我們遠離錯誤的熱心。

其次是,真實的認識神、明白祂的心意。神通過聖經告訴我們「祂的心意」,神通過聖靈感動我們的心「明白祂的計畫」,神啟明我們眼睛看見人們的需要。神阿、我的一生當行何事為美?神阿、您要您的教會做什麼?賽55:8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9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基督徒將因為認識神的心意而提升自己的視野與信心。

今日教會需要看見神的權柄,相信「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求神擴張我們的眼見,不要叫我們的小信、限制神的計畫。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代上4:10 )」耶和華說:『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賽54:2)』

今日的教會,將因為跟隨神所賜的異象而偉大!

04 禮拜的更新與喜悅

禮拜的更新與喜悅

我們經常可以在教會司會者的禱告詞中,聽到類似的禱告「上帝啊求您的靈催逼那些尚未來到教堂的弟兄姐妹…」。身為牧者,主理教會最重要的聚會或公眾的禮拜,對於上面的禱告詞我深深的不以為然。我懇切的與教會的長執們分享,讓我們採取更積極的態度與禱告:懇求聖靈幫助我們教會,使禮拜足以激勵人、使人享受禮拜的滿足喜悅、使人通過禮拜真實的經歷神的同在。但願人們是從心中渴慕每一次的禮拜,不願意缺席;而不只是為了履行基督徒的信仰責任,而忠心耿耿的忍受沉悶的崇拜活動。

讓我們誠實並嚴肅的問自己,我們教會參加聚會/敬拜的人--包括牧師、聖歌隊成員、司禮、司琴及所有會眾--當他們要離開的時候,是否能夠比他們剛進來的時候,擁有更多的喜悅與活力?

重新修築耶和華的壇(王上18:30,36)

「屬靈的活力(能量)與禮拜的更新」,幾乎是所有談論的教會更新理論者所共同的堅持。一個能激勵人的禮拜,不在於是採取傳統的禮拜儀式或自由開放的方式。感動人的敬拜讚美的詩歌,它的差別也不在於是時下新節奏的讚美歌曲或傳統的聖詩。靈性的表達方式並不是最絕對的,最重要的是教會敬拜的熱忱。一個乾枯的禮拜會使人的心靈冰冷,使靈命窒息。一個具有靈命的禮拜,既使是無聲的儀式,也會使人心門敞開大得激勵。

神是個靈,敬拜者須以「心靈」與「真實」來敬拜祂。神允許他的子民以自己的心靈,自由自在的敬拜祂。「活化教會禮拜」最重要的是活化參與敬拜者自己的心。而不是在於,儀式的改變與否,是否需要敬拜讚美,要唱什麼詩歌…?活化禮拜最重要的是禮拜者心靈的潔淨與熱忱。當一個基督徒渴慕與上帝有更新的關係,必然享受禮拜的喜樂,神也必然臨在。當一群基督徒敞開心門,預備朝見神聖的神,神必然主動的充滿在禮拜中。

教會的禮拜可以沒有敬拜讚美,可沒有攏長的禮儀,但是決不能沒有上帝同在。一個沒有上帝的禮拜,是空虛的、是沒有生命氣息的祭壇。(例如,列王記上18:25~29「他們狂呼亂叫…沒有應云、也沒有理會」)。我們心中需要有上帝,教會需要以建立上帝為中心的祭壇。

破除敬拜的障礙(可15:37-38:來10:20)

耶穌的教會重建至聖所的祭壇,基督的祭壇是無所阻絕的。福音書談到「破除幔子的至聖所」,保羅談到「無所阻絕的愛」,希伯來書談到『 神無所阻絕的施恩寶座』。基督徒或教會應該努力的去除橫梗在自己與神之間的障礙,不論有形無形的障礙,是個人或團契的障礙。求聖靈光照,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貧窮,看見自己靈命的障礙,看見我們教會蒙恩的障礙。建立永不熄滅的祭壇(利6:1,結20:48)!

05.365天的教會

教會事工的更新

當一個組織省思「如何更新與活化」時,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組織精神的再思」。

當一個新的團體創立時,它經常擁有強烈的使命感與目標。但是隨著目標的達成,及組織的成長,這份使命感與熱忱經常會隨著淡化或冷淡。有人說這就是組織的老化。

教會的創立與成長,必然也會面對著這種組織成長與衰退的挑戰。

一個新興的教會或教派,經常具有強烈的異象與使命感,草創之時,活力十足、活潑有彈性。但是隨著教會的成長,組織的擴展,漸漸的邁向體制化與傳統的建立,很可能漸漸失去活潑與彈性。教會如何避免「組織的老化與僵化」呢?教會是否有可能夠兼具傳統與創意呢?教會要如何兼顧體制與開放呢?「組織精神的更新、使命與異象的追尋」這是教會更新與增長必要的課題。教會如果不希望面對組織僵化、事工形式化,則必須經常省思「如何趁著組織仍健康時,尋找下一階段的異象與使命」。

觀察現代教會的事工,多數的教會是「禮拜六與禮拜天」的教會。因為基督徒禮拜一到禮拜五都上班工作,所以教會週間都配合著休息。但是卻也有一些教會,省思如何成為「一年365天的教會或7-11」的教會。

當然這不是說「要求牧師成為全年無休的工人、一天工作24小時」,而是教會全體信徒省思「如何建立一間開放性,服事性,全時性的教會」。

這是一種組織與功能的省思。

「一個禮拜只運作兩天的教會」與「一個禮拜運作七天的教會」,當然功能與結果是不同的。基本上,前者是以基督徒內需所建立的教會,而後者是兼顧基督徒與社區非基督徒的需要。試問一間教會是否有可能:禮拜一到禮拜五是一間社區生命關懷中心,提供社區需要的福音事工,推展具宣教與社區需求的工作。而禮拜六與禮拜天成為一間孕育生命的教會。

許多長老教會的教會都有教育館,試問多數的教育館功能如何?我們的教育館的規劃,是提供內需之用途呢,或兼具社區活動的用途呢?如果我們可以慎重的考慮如何活用教育館,使它兼具多功能的用途,甚至規劃具有宣教精神的活動。我想教會必然會更有宣教的果效。

如果我們不願意看見自己教會「組織僵化、事工形式化」,則我們需要更慎重的省思「教會下一階段的使命與異象是什麼?」不要怕麻煩,不要怕付出代價,凡事起頭難。但是凡流淚撒種,必歡笑收割。

06.告解與自省

告解與自省:孕育自我反省的能力

該1:5 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
路11:34 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35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裏頭的光或者黑暗了。

歸正教會源起於『信仰反省的精神』與『教會革新的行動』,其核心精神就是歸正與更新(reforming)。 10月31日是一個常重要且有意義的日子,因為這是宗教改革紀念日。
信仰精神(信念)是教會的核心價值與神學主張,它源自於聖經的教導、增長於聖靈的啟迪。它是教會決策時的依據,也是基督徒自我反省的憑據。「反省與更新」的精神就是,我長老教會與改革宗教會的創立的精神之一。

教會(基督徒)需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

當基督徒試著以主禱文禱告,禱告到「願祢的國降臨、在地上如同在天上」。試問,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社會的種種亂象呢?是漠視、是無奈、或是追求積極的改革?再者,當教會遇到危機或衝突時,通常我們又是採取什麼樣「態度」去解決呢?是重視利益取向、採取威權策略或堅持真理與誠實,是非分明。

簡單的說:「我們(教會與基督徒)是否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我們(教會)是否具有清楚的信念(神學),以作為自我反省的依據?」

「求真」是非常重要的態度,它決定了生命成長的方向。

「良知」來自於聖經,聖靈誘導人的「良心」。

在這個世代「人人自以為是」,政論性節目氾濫,人人口不擇言、冒失批判。基督徒「非常需要」擁有來自於聖靈與聖經的生命之光,孕育「自我反省能力」。基督徒的人生,必因著信而有所為、也有所不為。

教會需要教導基督徒培育「有自我反省的態度與能力」

深為牧者我發覺:缺乏自省能力或謙卑悔改的品格,是今日教會軟弱不長進的因由之一。不論禮拜中講道的內容多麼深邃、詞藻多麼優美、感情多麼豐富;如果沒有真理的光照與聖靈的責備,罪人悔改認錯何其難。今日的教會需要謹慎的去省思「如何提供具體的方式與行動,來培育信徒強化自我反省的態度與能力」。「教會積極的教導」與「聖靈動工」,或許是兩個基要的策略。

十六世紀基督教從天主教的弊端改革而出。基督教追求歸正與革新,就神學反省而言,教會的確不斷的追求「歸正與改革reforming」。雖然改革宗精神良善,強調「更新與改革」。但是教會,在教會生活或宗教儀式上,提供具體且有效的方式來造就信徒培養反省的態度呢?今日長老教會禮拜儀式中仍保留一段禱告時間,作為認罪悔改的儀式。但是普遍上留於形式,而缺乏實際的果效。

傳統的教會一直都有「悔罪與和好」的聖事,大公教會稱之為「告解聖事」,這個聖事在於追求神與人之間的和好。[1]「懺悔與和好的聖事」,一直是大公教會與天主教七件聖事中之一。基本上,這個聖事會激勵信徒面對自己心中的是非之事,並且向神坦承。雖然基督教(改革宗教會)因為赦罪的主權在於上主,普遍地否定這種告解與赦罪的模式。然而馬丁路德(M. Luther,1483-1546年)並非絕對反對,且加爾文(J. Calvin, 1509-1569年)也確曾強調痛悔與和好的教會特性。

不論用什麼方式來告解,「告白自己的過犯」是生命更新的第一步。所以教會有責任教導信徒,告白自己的過犯(不論對神或對人)。教導信徒真實的去面對自己的過犯與軟弱,謙卑的追求神的公義與良善。當一個基督徒越清楚的去面對自己的罪,越真實的去拒絕黑暗權勢的掌權,就越能領受光明的祝福。

誠懇的建議:一切的改革(教會、社會、家庭),都是由個人生命的改革開始。個人生命的改變從「告解與悔改的禱告」開始。讓我們尋求隱密的地方,謙誠的跪在神面前,懇求聖靈光照責備,除去生命的污穢、血氣、自義自傲…。憂傷痛悔的靈才足以足以領受神尊貴的生命。



[1] Zbigniew Wesolowski SVD 魏思齊,天主教的告解聖事:天地人之間的和好:其歷史、宗教意涵及靈修生活的關係,http://phen.nsysu.edu.tw/Foucault-Circle/data/3rd/3rd%20speech.pdf; 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主體詮釋學》研讀會, 2005-05-21,

07.教會衝突與危機的處裡

教會中衝突與危機的處理

兼談「建立高EQ的教會」的重要

我們發覺今日的台灣人,越來越焦慮、急躁、不安與易怒。經常因為缺乏成熟的EQ與情緒處裡的能力,而發生情緒失控的悲劇,造成極度的遺憾。基督徒與教會也不例外。

身為一個基督徒,我們應該如何處裡危機事件,化危機為轉機。有一次一位長者告訴我:「身為一個牧師,不要害怕與信徒意見不同。可以意見不同,但是不要叫人看輕你的職份。」在這個民主又多元的世代,意見不同是非常正常的,有時更應該被視為「祝福」。但是因著意見不同,卻經常也造成衝突,引發不當的情緒反應。

認識衝突的問題所在

服事教會多年,我發覺就如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沒有「沒有問題」的教會。我也發覺,教會遇到衝突時,不一定都獲得很好的處置,也不一定依照聖經的原則去處裡。

多年來我發現身為教會的領導者(牧者、長執甚至團契幹部),應該學習聆聽與分辨的操練。因為在真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因為人與人之間不當的言語(或八卦的消息)而受到困擾,就如傳道書5:1所提到的情況「人冒失開口、心急發言。」如果我們不謹慎分辨衝突的緣由(Why為什麼原因? What為什麼事情? How過程如何?),我們有時會被傳言的表象所誤導,做出不適當的反應與處置。以弗所書4:26提到「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這句話提醒我們:(1)超越情緒的處置方式,(2)採取合乎神與聖經的原則。

其次,從耶穌處置的方法,我們獲得啟示:將事情跟人情(人)分開。當耶穌被迫處理「犯姦淫婦人」的事件,他將人與事分開處理。祂教導眾人認識人性的必然軟弱,卻也堅持事情有對錯(對婦人說不要再犯錯)。對事情要求是非,對人強調接納與憐憫。

愛、接納與寬恕

寬容是愛的表現。教會應該為人們犯錯的留一點生存的空間,當人們犯錯時給予足夠的寬容、接納與扶持。太5: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林前5: 18神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自己和好,又將這和好的職事賜給我們。教會必須盡力去營造一個接納的環境。當我們宣揚神的公義時,也應當記得基督在十架上的代禱「父啊、赦免他們的無知。」上帝好像公義的父親,教會好像溫柔的母親。母親以他的胸膀擁抱哭泣憤怒的孩子,孩子在母親的溫柔中安靜下來。面對一個焦躁易怒的世代,教會是否可以成為基督的新婦,是安撫不安與衝突的母親。

寬恕與教導真理一樣重要。最有直接、最有力量的寬容與接納,乃是積極的話語。弗4:29敗壞的話一句都不可出口,只要按需要說建造人的好話,好將恩典供給聽見的人。父母的祝福對兒女有莫大影響力,老師對學生的祝福能建造他們健康的自我形像,老闆對員工的欣賞會激發出他們的潛能。這些接納、祝福與鼓勵的話語,當事人誠心接受之後,會在他的意識,潛意識中,產生根本的人格變化,往美善的方向移動,至終祝福成真。事實上當我們深思,許多負面語言事實上,都可以用正面語言表達出來。常受祝福,周圍的人自然產生美善的人格變化。

孕育生命的EQ

健康的情緒來自健康的靈命。一個人的「靈命(spirit)」如果健康,「魂(soul,情緒、情感)」就健康。一個情緒成熟的人,經得起開玩笑,與懂得自我解嘲的幽默。一個自卑又過度敏感的人,卻經常感覺到受傷害而不快樂。一個成熟的教會,不輕易因「意見不同」或「衝突」而分裂。聖經是生命的光,認識真理就必行在光中。聖靈是生命的大能,祂賜給人平安與喜樂。教會必須在平常時,培育信徒與長執,長大成人,凡事老練。當衝突來臨時,才能以基督的心為心。腓4:13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

聖經談到聰明的人,把房子蓋在堅固的磐石上。一個好的教會領導者或基督徒的家長,當我們必須認真的去營造一間健康「高EQ的家庭或教會」[1]。一個高EQ的家庭,來自於成熟EQ的夫妻或父母。一個高EQ教會,需要聖靈、也需要成熟EQ的牧者與長執。孕育成熟EQ的家或教會,一切的改變從自己開始。


[1] 彼得史卡吉羅,柏華倫着,建立高EQ的教會,美國麥種傳道會,道聲出版社,2004。

08 一個好的牧者應該具有的人格特質

一個好的牧者應該具有的生命特質

每個教會聘牧的時刻,都盼望精挑細選,聘得良牧。但是今日台灣的教會,如何看待牧者養成的事工?今日的基督徒如何鼓勵自己的孩子去面對生命的祭壇?台灣的教會是否願意將最好最貴重的獻給神?今日如果沒有好品格的基督徒與教會,就沒有明日的好牧者。祈願每個基督徒(小牧羊人),都有一顆牧者的心。

約10:10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11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可12:29 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阿,你要聽,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30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31 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

從基督的身上及祂的教導,我們可以看見「好牧者」應有的特質:

一、敬畏上帝: 敬畏神的態度、會延生出更多的信仰態度!
牧者最重要的職份是幫助人認識神,是代替神孕育羊群的屬靈生命。所以,他必須是一個真實「敬畏神的人」。他必須擁有對神的愛與敬畏,他才足以教導人們去愛神、去敬畏神。一個不懂得敬畏神的家庭,很難孕育出具有屬靈生命的子女。一個敬畏神的父母,孩子必然從父母的態度中產生敬畏的心。

耶穌的教導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

真實的基督徒或一個好牧者,必然以具體生活與行動來見證,神在他自己身上的主權。在新思意念上,也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時時的流露出自己與神之間「主從」的關係。台灣東部宣教先去趨胡文池牧師,年輕時三次拒絕高祿的職務,他曾昂然的告白說「我是神的僕人,我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道路!」

二、熱愛生命(靈命):如基督有憐憫,愛人、愛世界、愛真理
回朔到一個基督徒蒙召的過程,必然有一段的尋道過程。一個好牧者,必然先是一個渴慕者。在年輕時,甚至終其一生,渴慕神的榮美,渴慕聖經話語的甘甜。真正的品嘗過福音的生命,認識生命的意義,追求永恆的價值。保羅的覺醒說「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7~8)」

是人,所以基本上他或她應該具有合乎人性中真實的性格。我認為貴在於熱愛生命。熱愛生命者重視尋找真理與生命,更因著認識真理與生命,而深深的喜愛真理與生命。

耶穌曾告白說:「好牧者為羊捨身,使人得豐盛的生命!」牧師是耶穌的門徒,是基督的使徒,他被呼召「以犧牲的愛、來傳遞基督所應許的豐盛生命。」耶穌又說:「要愛人如己!」牧者是一個擁有基督的心為心的人!像祂一樣的看,像祂一樣想,像祂一樣的說,像祂一樣的行。當求擁有像祂一樣的慈愛與憐恤,愛人愛世界,愛真理愛萬物。豐盛的愛,讓基督徒有一顆無法被拘役的心去愛教會,也愛教會外面的羊群。

三、熱忱積極:
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耶穌的要求是積極的,她的態度也是充滿熱忱。耶穌對世人的生命充滿憐憫,對於人的救贖也是從不消極放棄。在猶大的身上,可以應證,直到最後一刻耶穌仍試著換回他背叛的心。

基督未曾放棄任何一個機會,未曾放棄任何一個生命。神為牧者也應該不放棄每一個基督之名所建立的教會(特別是弱小的教會),應以熱忱與積極去傳遞來自神的希望。聖法蘭西斯如此禱告說:「使我做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祢的愛,在傷痕之處播下祢的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祢的信心,在絕望之處播下祢的盼望,在黑暗之處播下祢的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祢的喜樂。」

09 為宣教培育屬靈同工

為宣教培育屬靈同工

今年初美國長老教會總會議長來訪,在言談中心中興起一些感觸:首先是針對該位年輕的長老力可(41歲的Rich Ufford-Chase)獲選為美國長老教會總會議長一職的意義與省思「是什麼原因使美國長老教會賦予一位年輕的平信徒擔任教會領航者的重任?」其次是,「平信徒服事的重要性與影響是什麼?」。席間,美國長老教會的青年代表問我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教會更新與成長過程中、貴教會所遇到最困難的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直到現在仍圍繞在我教會服事的省思中。

試問今日台灣的教會給予信徒、青年、婦女什麼樣的服事祭壇?試問今日台灣教會的信徒以什麼樣的態度與熱忱來表達信仰的服事呢?今日教會與基督徒是否清楚的思考過「教會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呢?」沒有清楚的自覺與使命感,很難有清楚的異象與使命。所以,也很難有教會的更新與增長。隨著這幾個省思分享心中的感動,我認為今日的教會迫切需要:

一、 激勵使徒應有的委身:幫助人們孕育清楚的自覺與自決
從教會歷史的見證,我們看見許多被神所重用的宣教師,他們都是在非常年輕時就擁有清楚的自覺與獻身。我覺得今日許多基督徒的自覺與委身的熱忱經常短暫的,來不及成就神的計畫。我深信上帝賜給世人的生命,其中應該含有尊貴與價值(詩篇8:3~5;賽62:3)。如果教會可以「以神的話語教導年輕人」,「陪伴信徒尋求神的旨意與計畫」。那麼每一個靈命更新的基督徒,都必然會因為生命的價值與尊貴而雀躍。我認為教會最重要的的任務是幫助人們認識在基督裡新生命的權柄與尊貴。

二、 培育使徒擁有的合乎聖經的核心價值:
日前為了籌設二林喜樂保育院瑪喜樂女士的紀念館,前往幾個深具特色的機構參訪。其中幾句話讓我深思:有人提到「任何一個館都必須有它的核心價值」,有人提到說「當人們來參訪貴館之後,你希望、他們能留下什麼樣的印象與感動呢?」如果將這些省思套用在建構教會之上,或許也很貼切。每一個教會都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所具備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基督徒有來自於聖經所教導的基本價值觀(例如傳福音、榮神益人與傳愛)、特有實況中的價值堅持(例如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堅持公義為真理作見證)。試問您對於教會存在的期待是什麼?您期待當友人到訪貴教會之後「他們可以擁有什麼樣的感動與印象呢?」

三、 開闊門徒的胸襟與視野:
神的教會被建立不是為了在亂世中嘆息與苟延殘喘,神的子民被乎召是為了見證神的榮耀與得勝的權柄。未曾看見「神在曠野開道路」的祭司,很難激勵人們仰望神的權柄。未曾經歷「耶和華以勒」的祖長,很難成為信心之父。認識神的權能與計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課,人生將因為實踐上帝的計畫而得榮耀。身為基督徒的父母與教會都有責任「教導孩子認識上帝的心意」,教導孩子「明白祂的意念遠高過於人的意念,祂的道路遠高過人的道路」。教會需要學習依靠聖靈的大能,去開闊門徒的胸襟與視野。人們得以「擁有新的眼光(新的視野)」是神的心意,也是聖靈的啟示與作為。耶和華說:「看啊,我欲做一項新的事;今teh發現,恁豈呣知嗎?我欲佇曠野開道路,佇沙漠開江河(以賽亞書 43:19;以弗所書3:20B)。所以我們當求賞賜異象的神,賜給我們(眾教會)新的視野,得以明白神的心意與計畫。

10.更新與開創性的教會

新與開創性的教會

經營者經常礙於資源不足而裹足不前,開拓者夢想異象的尊榮而勇往直前。

運用現有的資源來推動事工,是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方法。但是對於一個資源不足或缺乏的教會,是否就意味著必須放棄推動宣教事工呢?所以當我們深談如何推動宣教事工的時候,許多人的直覺都會擔心經費從那裡來或如何去爭取資源?

讓我們從令人讚賞的例子來做反面的思維,首先我願意以印度的宣教師德蕾莎修女的實例來做分享。當德蕾莎修女起初進入平民區宣教的時候第一個工作始於「爲社區孩子講故事」,漸漸的她就開始教孩子讀與寫。她以地上的土粉為黑板,以手指為筆,開始了教學地工作。沒有任何經費,但是開啟了孩子希望之門。

讓我們回想彼得的宣教,手持著上帝國的鑰匙,豪情的宣告「金銀我都沒有,但是奉那撒勒人耶穌的名…」。有人稱之為「從豐富而來的宣教」,這個豐富不是指「物質上的富裕」,而是堅信上帝國的豐盛。再回想保羅「將負債變為資產」的宣教策略,相信人的盡頭是神的開始(林後12:9)。但願我們心靈更新,教會復興。

藉著教會宣教史,令人震撼的例子,我願意談論教會更新的幾個省思:

突破「不可能」的舊思維的巢臼,依靠神的權柄做異象的開創者。首先,讓我們省思「使徒的開創性」,是決然不同於莫受成規的經營者。彼得信心的豪語「金銀我都沒有,但是奉那撒勒人耶穌的名…」,値得今日體制化的長老教會深思。經營者經常礙於資源不足而裹足不前,開拓者夢想異象的尊榮而勇往直前。一個運動的先鋒者或推動者,絕對不是墨守成規的經營者。經營者只是「善用現有資源」的管理者,但是開拓者卻是一個懂得尋找或能夠開拓新資源的創造者。

資源來自於使命與異象。其次,讓我們省思「使命領導」的真諦與影響力:初代教會的興起,緣起於使徒與初代基督徒實踐「大使命(普世宣教)」的熱情。使命領導一直是教會增長與宣教的必要策略。我個人認為是「使命領導」遠重要於「體制領導」。特別是現代的基督徒,心中「渴慕異象的熱忱」,勝過於「對教派的認同」。一個尊貴的異象或依份善意的慈愛,經常喚起群中心中的良善。今日的教會,應該靜候神的心意、深思神的計畫,並學習彰顯異象的「使命領導」。「使命領導」如同以「使命」為鑰匙,去開啟人們心靈的熱忱,成就神的美意。

願現代的教會引爆心靈改革的森林大火!葛拉威爾Malcom Gladwell以流行病理學的觀念,深論現代社會種種流行趨勢,如同病毒流行傳染。他的著作《引爆趨勢》2000年出版後成為全美第一暢銷書,並由時報文化出版社翻譯出版。他的書名非常有意思「The Tipping Point引爆點: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s a Big Different.小小的事物如何造成大改變」,直得許多追求小兵立大功的教會深思。今日台灣的基督徒是人口中的極少數,我們如何突破弱小者的自卑,扭轉情勢成為引爆流行的「有影響力的少數」。教會的領導者必須尋獲神所賜改變社會的「引爆點」。

11.建立在真理磐石上的教會

建立在真理磐石上的教會

申8:3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約1: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
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在資訊氾濫、媒體濫權的世代,台灣人需要有分辨真偽的能力。在價值觀扭曲及心靈污淤的社會,人們需要真理來啟明心靈的黑暗。今日台灣的基督徒必須體認自己的社會責任,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做真理的見證者。

基督教宗教改革時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具體事工,就是「體認聖經對人們的重要性」,進而努力的將聖經翻譯成各種地方的語言。早在聖經翻譯風潮之前,一般的基督徒是沒有機會直接閱讀聖經。聖經翻譯的工作,不只是有助於日後宣教工作,最重要的是為基督徒敞開了真理的大門,讓每個基督徒都能夠直接的通過聖經與上帝相遇。從此之後,基督徒可以直接的經由閱讀聖經而明白上帝的心意,認清真理的內涵。聖靈也通過聖經,直接的想人類啟示神的計畫與心意。所以著名的神學家說「有聖經的地方必然革命」,因為真理的功效在於顯明是非真偽使人歸正。

一、生命因真理而得祝福
亂世中的教會,必須更認真的教導聖經(神的話語—真理),使人因真理而歸正。真理能使人得自由,真理使人眼睛得看見。當基督教談到宗教的祝福時,其中有一個深涵意義的觀念就是「道成肉身」。首先表明上帝為了拯救人類脫離黑暗的權勢,祂(耶穌基督)親自來到世界上。其次強調「真道(真理)」必然落實於人類實際的生活,不只是空談的理念,而是活生生的生命。路加福音4:18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二、幫助信徒孕育愛真理的心:
基督教有句非常吸引人的話「若有人在基督裏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具體的說,「在基督裏」是指勵行基督的教導(或聖經的真理)。一間教會是否能具有影響力?關鍵乃在於她是否願意真實的去教導信徒遵守真理。一個基督徒是否能夠勝過黑暗權勢?也在於他們是否能夠堅持真理。如果教會期盼能夠更新強壯,就必須確實地去培育信徒「擁有一顆愛真理的心」。唯有順服真理的教會,才足以在彎曲悖繆的世代,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2:15,16),在亂世中傳遞新生命、新秩序。

三、建立在真理磐石上的教會
美國肯塔基州的東南基督教會,四十年來從「50人的教會」增長成為「16000人的教會」。其中有一段激勵人深思的故事:

東南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巴伯拉索(Bob Russell),期盼這間教會是一間「建立在神話語上的教會」。所以當1998年新教堂即將鋪設地毯之前,巴伯牧師要求所有的同工,選擇出最能夠代表他們各事工部門的「異象或使命」的經文,並以麥克筆寫在自己的辦公室或教室的地板上。

這個要求引起整個教會熱烈的迴響!不論助理牧師、長執、主日學同工、團契領袖、或信徒,整個教會大人小孩都敬虔的在屬於自己屬靈祭壇上(教室或活動空間),寫下代表禱告的經文。這個書寫經文的運動,成為一種屬靈的宣告,宣告:東南基督教會是「建立在神的話語之上的教會」。

我深深受感動,如果一間教會的信徒都能夠體會「教會必須建立在神話語之上」,這間教會才能夠成長為一間熱愛真理的教會。期盼今日的台灣教會,都能夠是建立在神話語的教會。

12.長執應發展領導者的能力與風格

教會應發展屬靈的領導的能力與風格

提前3:1「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
馬太7:17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


優質的屬靈團隊是教會復興的重要動力。學習「做神的好管家,以神的方式來領導教會」,是牧師與長執重要的屬靈功課。

當我們談到教會更新與增長的目標時,「屬靈的領導」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策略與功課。隨著社會與時代領導風格的變遷,「領導的方式與能力」更是深深的影響著台灣的教會。

昔日民風的保守,領導風格偏向威權;然而今日個人主義興盛,領導風格多採取民主自由的方式。「教會的領導權柄」深深的受到衝擊,牧者與教會領導團隊的關係也深受搖動。老一輩的長老「尊重、順服牧者」的特質已經逐漸失落,取而代之的是「類似董事會式」的長執會,監督批判的氣氛濃過於尊重與信任。事實上,長老教會的神學自始至終主張「避免建立一個威權式(以人為中心)的屬靈領導」;但是基督的教會也不應該因此失去對神的敬虔、對真理的謙卑與順服的精神。基督徒應該學習在真理與基督裏,相互順服、同心合一。維護教會應有的屬靈權炳,在信仰的團體中有其必要性。

此時此刻應該是教會核心同工(牧者、長執與團契幹部),重新省思「屬靈領導的真諦」,讓教會的領導權柄返璞歸真,回歸聖經的精神。建立合乎神的心意的教會,並以善牧的精神扮演好管家的職分。

當我們談到教會的屬靈領導時,通常我們會將焦點放在牧者(牧師)的身上。的確牧者的屬靈領導深深的影響著教會,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重視長執的角色與責任。長老教會的管理制度是以小會治理教會,小會由「牧師(教育與聖言聖禮的長老)」與「治會的長老」共同組成。其傳是統延續「舊約中摩西與選立的長老」的傳統與「新約初代教會使徒治會」的傳統。牧師與長老是一體的,如同左右手彼此需要。

身為教會的屬靈領導團隊,我們應該堅持正確的自我角色扮演,建立良性的肢體關係。不以任何人取代上帝或耶穌基督,建立「基督是主」的教會,建立以基督為中心的領導團隊。
為著屬靈團隊的強健,在此建議被揀選為基督教會的牧者與長執:深入聖經的教導,學習正確的屬靈領導方式,培養優質的領導風格。讓我們省思「好的屬靈領袖」應有的特質是什麼?是否應關乎:憐憫與恩慈、誠信、以身做則、體貼、說到做到、善於傾聽、有責任感、尊重別人、不吝鼓勵、樂觀熱忱、感恩喜樂…。

其次,讓我們盡力避免讓世俗的領導風格扭曲了聖經的教導。身為牧者與長執應該,盡心盡性的維護教會。讓基督真正的掌管教會,允許聖經不打折扣的在教會中被宣講,讓教會成為純正真實教會。

13. 時刻更新改變自己

更新更心

~ 時刻更新改變自己 ~
身為一個牧者在牧養教會的過程中,我試著學習以基督的心意來管理教會,來勸勉同信的弟兄姐妹。在多數的時刻我感受到教會中弟兄姐妹生命改變的喜悅,不論是在初信者或在老基督徒當中。對於基督徒「在基督裡面的新生命」是福音的核心意涵,也是上帝國應許最具體的實現。

我看見青年因為認識福音真理而拒絕作弊。
我看見憤怒情緒失控的青年,降服在聖靈的帶領,走出心靈的苦毒。
我看見婚姻衝突中的家庭,在神裡面重新復合。
我看見姐妹因為基督的愛,而含淚超越婆媳關係的傷痛。
我看見人們因著聖靈的責備,而斬斷罪惡的捆綁,從隱密的血氣中走向光明。
我看見人們因著基督的愛,而走出心靈的暗室,得釋放自由、重獲平安喜樂。
我看見失去生命方向感的青少年(中輟生),在基督的愛裡面,獲得生命的亮光。
我看見青年因著認識基督,而改變人生觀與價值觀。
我看見基督徒因著自己的軟弱,不斷重韜惡習而自責自卑;但是因著基督的救贖與聖靈的扶持,享受新生命與得勝的喜悅。


所以,我明白保羅所說的話的意義與真實性。他說:
林後5:17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羅12:1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
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
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一年一度的待降節又來臨了,教會從庫房拿出聖殿的吊飾,在聖餐桌上擺上待降節專用的燭台…。但是值得我們深切省思與虔誠禱告的是什麼呢?身為基督徒,做有意義的禱告豈不是:願!我們的生命因著耶穌基督而改變嗎?

然而身為一個牧者在牧養教會的過程中,我卻也經歷少數遺憾的實例。

看見沉溺血氣與情慾的青年,卻寧可選擇朝向黑暗的方向去沉淪。
我也看見多年來不曾改變的信徒,不知道改變、也不願意改變。
我也看見老信徒固守著舊信念,生活世俗化、自以為是、沒有反省能力,卻又在教會中大言不慚…。


我遇見遺憾又無奈的牧者同工,感慨的說:「有時候身為牧者,我用盡委婉的言詞想喚回迷途的弟兄姐妹,試著以誠意的講道來勸勉信徒……,卻仍無法喚醒他們。唯有眼睜睜的看著他們他們的背影漸漸走入黑暗,沉溺在黑暗的權勢中。」

「待降節」是紀念耶穌基督降生的福音與救恩!就基督徒的信仰而言,「耶穌基督降世」是一件已經完成的歷史事實。對於已經進入恩典之門的基督徒,救贖「不是」一件尚未確定或仍在等待的盼望。基督徒不需像猶太教徒,今日仍在耶路撒冷哭牆外「哭求彌賽亞早日降世」。

「待降節」真正的意涵是通過這個一年一度的節期,來激勵著基督徒重新省思自己與耶穌的關係,激勵著基督徒重新領受基督的救恩。所以待降節的禱告是,「請來、請來、以馬內利的耶穌,請祢來進入我的生命中。」「耶穌您在2000年前曾經來到世上,今日請您再次降臨在我的心中。」

基於基督教「不斷的追求更新」的信仰精神與傳統,待降節也應該是一個不斷追求「更新與更心」的宗教節期。當我們預備慶祝聖誕節時,我們也應該同時重新調整信仰與生活的態度。

近代非常出名的神學家莫特曼Moltman,當他談到自己信仰歷程時,他以信仰告白的角度寫了「爲什我是一個基督徒」這本書,他說「因為基督教給予生命(我)一個新的出發點」。這就是保羅強調「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身為一個牧者,我看見人們因為敞開心門接受耶穌,生命就得著改變的祝福。我也看見因為拒絕改變,而失去受祝福的機會、失去享有新生命的喜悅。

啟3:20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21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22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聖靈說:「凡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就進入他裡面,與他同坐席。」這句話強調著「領受」與「順服」。

事實上,生命的改變源起於態度的改變,「態度」深深的影響著人一生的結果。 聖誕節前夕,不論您是否是基督徒,盼望與您分享一份聖誕禮物。盼望您能享有基督降生所帶來的祝福:平安喜樂、真理與生命。

首先我們必須願意讓耶穌改變咱的生命,我們必須願意讓舊生命離開。這個意願本身就是一把奇妙的鑰匙,它決定「開門」或「關門」。當我們期待領受祝福時我們必須願意打開心門,當我們迎向新生活時我們必須願意面對改變。

保羅對羅馬教會的弟兄姐妹說:「親愛的弟兄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心意更心」而變化是生命成長的秘訣!為了激勵教會兄姐生命的更新與變化,在此分享我們教會幾個具體的生活教導:

1、心靈更新的禱告:邀請耶穌進入我們的生命、以祂的釘痕手觸摸我們的心、使我們能夠明白神的愛是如何的長闊高深。當一個人真實的被基督的愛所充滿,他的靈命與情感(EQ)必然會更新、增長與健康。我認為這也是內在醫治的信仰根據,因為基督的愛可以醫治人內心傷痛。

弗3:14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5(天上地上的各(或作:全)家,都是從他得名)16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17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裏,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18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19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20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21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裏,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

2、主權交托的禱告(跟隨祂腳蹤行):當我們在生活上遇到抉擇的事項或做決策時,經常以禱告的心自問「耶穌『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做決定?』」我們教會鼓勵兄姐在生命的抉擇或角色的扮演上,如此禱告。例如「耶穌如果你是老師,你會如何帶領我班上這群孩子…。」

彼前2:21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3、靈命進深的禱告:我們教會鼓勵兄弟姐妹,在每次的禮拜中(或讀經)都向神求一個「信念」的改變。認識一句經文、領受一個感動、再獻上一個決志、採取一個回應的行動。如果基督徒每週可以認識一個新的信念,一年就能更新52個態度。您想生命的改變會是何等明顯與甜美呢!

詩119:10 我一心尋求了你;求你不要叫我偏離你的命令。11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裏,免得我得罪你。……36 求你使我的心趨向你的法度,不趨向非義之財。37求你叫我轉眼不看虛假,又叫我在你的道中生活。……105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莊孝盛於竹塘

14.有效的年度計畫

有效的年度計畫

「計畫」的目的是為了達成與實踐「希望」。誠如耶穌基督對門徒的教導「先求上帝國與義」,所以教會事工計畫的期待與目標必須合乎教會存在的本質與意義。當教會在擬定自己的短中長程計畫之前,必須釐清自己存在的意義與使命。「存在的意義」是「使命與目標」的基石,而使命與目標則是彰顯教會存在意義的表現。

所以我認為,事工計畫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彰顯個人、機構或教會存在的價值。例如傳統上我們認為教會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見證上帝國的應許與祝福,進而,實際且具體的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因此,教會通常致力於五個範疇的事工:禮拜、傳道(宣教)、教育、交誼(團契)、服務。在年終歲末,教會需要省思過去事工的果效,並展望新年度的目標與計畫。為了彰顯教會存在的意義,企劃教會事工時,我們必須省思事工的全備性、與執行的優先次序。

其次,我們需要明白「事工計畫與實踐」的目的是在於「達成教會的使命」,且實現教會所設定的「目標」。所以教會事工企劃者必須有一個深度的內省,仔細的內省「上主的心意—對於我自己的教會的有何期待或計畫?」。簡而言之,那就是說「神啊、您期待我們的教會(在這個特殊的社區中)成為一間什麼樣的教會?」事工計畫與實踐,就是為了展現出神心意中的藍圖與計畫。

有效的年度計畫必須:合乎時空需求的計畫、重視合宜的優先秩序、採取有效的策略、排列可實踐的步驟、重視均衡的事工內容、追求前瞻性的使命導向、堅持延展性的實踐行動(短中長程方案)。

幾年來長老教會傳道委員會研討並推動「教會再發展」的宣教策略時,最後的目的(手冊的第三部份)是幫助教會找出宣教的目標,並發展出具體的行動方案。手冊的最後一頁提到「教會轉變過程中的管理與調整」,那是融合企管與行政理論所提出的一個簡表。其中談到,有效的計劃至少必須涵蓋幾個特點:1、堅定的異象。2、實施的技能與資源。3、精確的信息。4、議定優先次序。5、特定的行動方案。6、實際的行動步驟。

當一個計畫缺乏「堅定的異象」時,計畫的目標就會混亂不清。當一個計畫缺乏實施的「技能與資源」時,教會的實踐行動就會變得緩慢。當一個計畫缺乏「精確的信息」時,教會的同工或計畫的執行者教會變得焦慮不安。當一個計畫執行的過程遭遇「優先次序的脫序」時,教會的使命會遭遇衝突。當一個計畫缺乏「特定的行動方案」時,就很困難達成計畫中所期待的任務。當一個計畫缺乏「實際的行動步驟」,這個計劃必定無法達成所期待的目標。

15.爲神牧養小型教會

為神牧養小型教會

我發覺,今日教會經常被一種消極的自我認知所綑綁,以致於我們經常聽到教會自我的告白說「我們是弱小教會」。這是一種信心的不足、自我矮化的心態。充滿著「弱小」、「消極」與「不可能」的心理。願眾教會在聖靈裡得釋放,不再被「弱小的心理」所綑綁。

上帝的教會,是沒有弱小教會。基督徒在軟弱中被呼召,來見證神的權柄。當教會真實的認識上帝的權柄,就必然知道教會沒有弱小的教會。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是至高神,國度、權柄及榮光都屬乎祂。

我學會這個功課,是因為看見上帝對竹塘教會的改變。多年前竹塘教會幾乎如同「佈道所」一樣的弱小與欠缺,但是神彰顯「曠野開道路、沙漠開江河」的權柄,讓她經歷神掌權的生命力。上帝釋放竹塘教會長執多年的感慨「誤以為連上帝都不要竹塘教會了」,今日聖靈將信心放在眾人的心中「教會雖然仍是小型,但心中不再軟弱」。

願與小教會的同工(牧者、長執與兄姊)共勉:流淚種的,必歡笑收割!盡心為主牧養小教會者,必看見且經歷神奇妙的大能。神絕不放棄祂所設立的教會,我們也決不可放棄祂的教會。

2006年道聲出版社,出版一本翻譯書籍「牧養小型教會」。首先作者強調「認識社區與認識教會」的重要,這的觀念與台灣基督長老總會所推動「教會再發展」的主要信念與策略是一致的。接下來作者談到發展教會的「神學、品格、使命與異象」的重要。我同意作者所強調,牧養小型教會的各種努力。該書見解精闢,教牧方案具體且實際。願為上主牧養小型教會者,可細讀省思。

教會應該教導信徒正確的神學思維!神學的思維激勵人頂天立地,也激勵人去顛覆世界。神學向世人啟明上帝的性情,彰顯教會本質與使命,神學影響了基督徒與教會的自覺與自決。

有基督品格的教會自然如明燈照耀,吸引饑渴慕義的人。滿有基督品格的教會,必將生命的道彰顯於亂世。教會有責任教導人們享受基督的生命,活出基督。基督的教會必因而增長。

使命與異象激勵教會高舉十字架!有使命與異象的教會,必如使徒般展現「大使命」的熱忱,高舉救恩之杯與萬民同得福音的好處。今日教會最重要的屬靈領導,就是「使命與異象」的領導。

教會必須以基督復活的生命,去喚醒基督徒被弱小所綑綁的信心。如同摩西手舉上帝的杖,經歷神的權柄

16. 營造一間能夠感動人的教會

營造一間能夠感動人的教會

多年來我曾經參訪過許多的教會,在參訪中有一些教會讓我深深受到激勵,終身難忘。參訪過後,我深深的期許自己的教會也可以成為一間感動人的教會。回顧這些參訪的經驗,我靜靜的問自己「為何這些教會感動人?我為何會受感動?是什麼因素感動我?」

如果我們涉略或深思【教會增長的理論或增長的教會應有的特質】,我們必然會發覺那些具有增長的教會,必然是一間「會感動人的教會」,他們分別經由各種不同的特質來感動並吸引人。為何這些教會感動人?或許是因為她是:(1)一間與神同行的教會,真實具體的見證上帝的權能,讓人讚嘆上帝的偉大。(2)一間有感動人生命的教會。(3)一間有感人事工的教會。(4)一間有異象與使命的教會。

一、 教會需要真實的經歷上帝的同在
經歷聖靈是最具體且能夠活化教會的經歷,也是最能感動那些「耳聞卻未親睹者」。具體經歷神的教會,必然會感動人,也才足以帶領人去經歷神。當教會宣告上帝的特質與權能時,試問她是否能夠真實的見證【上帝已經活在她(教會)真實的歷史中】。當教會恭讀「上帝在曠野開道路、沙漠開江河」,她必須真實的去經歷,這個應許的真實性。也就是在缺乏中,真實的去經歷到神的權能與恩典。

二、 教會需要努力的去孕育感動人的生命!成為一間具有感人生命的教會
其次值得我們省思的因素是「我的教會是否擁有感動人的生命力?」我們必須體認,教會的共同生活就是一種見證!例如、一群真實的實踐真理的基督徒會感動人,一個虔誠的敬拜會感動人,真誠相愛的氣息會感動人,一份長滿聖靈果子的生命會吸引人,一份全然委身的生命會感動人。神給每個的生命不同的特質,神也給每間教會不同的恩賜與特質。教會與基督徒必須以生命去見證神的榮美,將神的話語真實的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三、 教會需要推動感動人的事工,真實的實踐基督的愛
史懷哲在非洲、德蕾莎在印度、台灣謝緯的一生。都因為道成肉身的服事,深深的感動過許多人。教會必須體認傳福音的果效,【做(to be)】比【說】更重要。教會存在的事實,不是靠抽象的神學,而是道成肉身的果子。教會需要慎思什麼事工是今日世代的需要,什麼是【感動人的事工】?

四、 教會需要感動人的異象與使命:
聖經說「民無異象則亂」!許多時候教會的冷漠與消極,是因為缺乏祭壇與使命。許多基督徒無法享受生命的尊貴,是因缺乏清楚的異象與使命感。當教會擁有使命,且長期努力。她的使命會感動與吸引某些跟隨者,也會激勵願意背負十字架的基督徒。許多基督徒參訪教會都受到激勵,但卻忽略尋找自己的使命,並建立自己的祭壇。有異象與使命的教會會感動與激勵人們的跟隨。

願眾教會為基督興起,成為感動世人的教會。


營造一間能夠感動人的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故榮譽宣教師瑪喜樂女士訃文如此寫:瑪喜樂女士一生的年日,深深領受上帝恩慈。她一生謙卑與上帝同工,忠心信實,爲上帝照顧無數軟弱者。因為她對上帝的尊崇與獻身,將一生獻給台灣,使台灣人深深認識耶穌基督的真愛,也因為按呢改變多多人的生命。瑪喜樂女世的一生感動許多人!盼望我們也可以如同她一般,具有生命地影響力。

【經文】 林後13:14;王下2:1-15, 72,263,296,509, 卅五
王下2:9 以利亞對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做甚麼,只管求我。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

林後13:14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以利沙追隨以利亞「願感動妳的靈、也雙倍的感動我(王下2:9)」。咱學習喜樂阿嬤,如她學耶穌。
1. 緊緊的跟隨、真實的跟隨(王下2:8)
2. 追求生命的傳承:
3. 生命的感動:聖靈的同在
4. 屬靈的權柄:打水
5. 生命的使命:神的先知


多年來我曾經參訪過許多的教會,在參訪中有一些教會讓我深深受到激勵,終身難忘。例如、韓國的活貧教會、韓國伊甸社會福祉之家(身心障礙者的庇護工廠),法國的泰哲修道院、泰北的Parchakittisuk ("Happy People" 的意思)教會與孤兒院,甚至彰化縣二林的喜樂保育院。參訪過後,我深深的期許自己所牧養的教會也可以成為一間感動人的教會。
回顧這些參訪的經驗,我靜靜的問自己「為何這些教會感動人?我為何會受感動?是什麼因素感動我?」

如果我們涉略或深思【教會增長的理論或增長的教會應有的特質】,我們必然會發覺那些具有增長的教會,必然是一間「會感動人的教會」,他們分別經由各種不同的特質來感動並吸引人。為何這些教會感動人?或許是因為她是:(1)一間與神同行的教會,真實具體的見證上帝的權能,讓人讚嘆上帝的偉大。(2)一間有感動人生命的教會。(3)一間有感人事工的教會。(4)一間有異象與使命的教會。

一、 教會需要真實的經歷上帝的同在
經歷聖靈是最具體且能夠活化教會的經歷,也是最能感動那些「耳聞卻未親睹者」。具體經歷神的教會,必然會感動人,也才足以帶領人去經歷神。當教會宣告上帝的特質與權能時,試問她是否能夠真實的見證【上帝已經活在她(教會)真實的歷史中】。當教會恭讀「上帝在曠野開道路、沙漠開江河」,她必須真實的去經歷,這個應許的真實性。也就是在缺乏中,真實的去經歷到神的權能與恩典。

二、教會需要努力的去孕育感動人的生命!成為一間具有感人生命的教會
其次值得我們省思的因素是「我的教會是否擁有感動人的生命力?」我們必須體認,教會的共同生活就是一種見證!例如、一群真實的實踐真理的基督徒會感動人,一個虔誠的敬拜會感動人,真誠相愛的氣息會感動人,一份長滿聖靈果子的生命會吸引人,一份全然委身的生命會感動人。神給每個的生命不同的特質,神也給每間教會不同的恩賜與特質。教會與基督徒必須以生命去見證神的榮美,將神的話語真實的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三、教會需要推動感動人的事工,真實的實踐基督的愛
史懷哲在非洲、德蕾莎在印度、台灣謝緯的一生。都因為道成肉身的服事,深深的感動過許多人。教會必須體認傳福音的果效,【做(to be)】比【說】更重要。教會存在的事實,不是靠抽象的神學,而是道成肉身的果子。教會需要慎思什麼事工是今日世代的需要,什麼是【感動人的事工】?

四、教會需要感動人的異象與使命:
聖經說「民無異象則亂」!許多時候教會的冷漠與消極,是因為缺乏祭壇與使命。許多基督徒無法享受生命的尊貴,是因缺乏清楚的異象與使命感。當教會擁有使命,且長期努力。她的使命會感動與吸引某些跟隨者,也會激勵願意背負十字架的基督徒。許多基督徒參訪教會都受到激勵,但卻忽略尋找自己的使命,並建立自己的祭壇。有異象與使命的教會會感動與激勵人們的跟隨。
但以理書書第四章1-17節談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異象,是「一棵頂天立地的大樹」,將被普世萬民所看見,蔭及萬物,餵養萬民。但4:11 那樹漸長,而且堅固,高得頂天,從地極都能看見 ,4:12 葉子華美,果子甚多,可作眾生的食物;田野的走獸臥在蔭下,天空的飛鳥宿在枝上;凡有血氣的都從這樹得食。經文中,這棵大樹的異象是應許一個「國家的興盛」,但是這異象也可以象徵末世「神將興起的教會或機構」。

願眾教會為基督興起,成為感動世人的教會。

17. 生根建造

深根建造、往上結果

六月13日下午01:40風雨中一聲雷響,竹塘教會60多年的老樹在風雨中倒塌了。心中驚嚇,也有難過。心想「怎麼會這樣呢?」竹塘教會的地標「我們心中永遠的老榕樹」,它是我們珍貴的教產。

它不是活得好好的嗎?它那麼粗壯,那麼高大…?怎麼會倒塌呢?

雨停之後,大家仔細的觀察,議論紛紛。其中的一個現象是「它的根部,有一大部分已經枯死及腐敗」。老樹的倒塌正像是上帝給竹塘教會的一聲春雷,喚醒著沉睡的生命,啟明信徒重視靈命根基的健康。這個事件給我們很深的省思:咱們的生命樹是否健康?一個老基督徒如果沒有健康的屬靈根基,可能會有靈命的危機。

有人說「好可惜…,如今也只好把它砍了,拖到田裡燒掉。」

但是有說「不然,六十年的老樹不要輕易的放棄,讓我們試著救救它,把它修剪,重新再種回去。」

經過討論,我們求上帝留下這棵老樹,成為我們永久的記號!提醒我們重視教會的屬靈根基,提醒我們基督復活與更新的權柄。

六月十日主日下午,我們教會一起將倒塌的樹,修剪後重新種回去。我們盼望這棵倒塌的樹日後可以成為【生命的記號】,提醒百年後竹塘教會的子子孫孫,這棵樹曾經死過一次,但是神使它復活。復活與更新將是竹塘教會日後追求的屬靈目標。

親愛的弟兄姐妹,讓我們試著作一個屬靈的聯想與省思!

如果教會象徵著先人為社區所種下的一棵「生命樹」!隨著年月的洗禮,它成為社區鄉里的地標。請問,我們這棵生命樹,在社區鄉里它是一棵什麼樣的樹?

有時我們會用【老樹頭】去形容某間老教會或老基督徒們,因著年資與傳統而固執或自以為是,缺乏靈命又拒絕更新。

歌羅西2:6 說:「既然你們接受基督耶穌為主,你們的行為必須以他為中心,7 在他裏面扎根,生長,建立信心;…9 因為上帝完整的神性具體地在基督裏,2:10 而你們跟基督連結,也得到了豐盛的生命。」

教會的根基是真理,基督徒的生命必須以基督為中心,深根建造。

教會對外代表著基督!教會的共同見證,教會的生活態度,教會的品行…,就是一篇活生生的見證!保羅提醒哥羅西教會的弟兄姐妹:因著耶穌基督整全的生命,教會將展現出上帝完整的神性。

求復活的基督,以生命的權柄,將我們連根拔起,修剪醫治,然後將我們植入祂的園區。讓我們深根建造,往上結果。其次,讓我們也敞開心園,求上帝在我們的心園撒下生命的種子。也期待這棵生命樹長大成為一棵【頂天立地的生命樹(但4:10-12)】。盼望我們可以擁有一棵健壯奇妙的生命樹,有朝一日可以再生命樹上唱一首生命的新歌(詩篇96:1-4)。

18. 教會的生命領導

生命領導的教會

生命領導是品格領導、是價值領導、是使命領導,更是靈命領導。

當我的女兒還在塗鴉的年齡,有一天她們在寢室的鏡框牆上寫了幾個字。在最高的地方寫了上帝與耶穌,接下來寫阿嬤,其次爸爸媽媽,最底下寫他們自己的名字與好友。這片塗鴉給我很多的省思與感觸,因為它代表孩子的價值觀—上帝第一,孩子們願意虛己…。更讓我驚覺父母肩負著生命教育的重任。

屬領領導是教會非常重要的課題!當我們深入的省思耶穌基督『屬領領導』的方式?我們可以發現耶穌是以生命來領導門徒與跟隨者,【生命領導】是基督的生命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
何謂生命領導?簡而言之,就是以生命領導生命。更如同約翰福音所強調的「道成肉身」,生命領導是以成熟的屬靈生命來帶領生命,帶領者必須具備成熟的信仰品格。生命領導者,就如同屬靈的老師或父母,用生命(屬靈生命)陪伴著被領導者長大。信仰的奧秘,例如敬虔、誠實、感恩、委身、謙卑、純樸…,很多都不是可以單由言語來教導的。而是長年耳濡目染,經由心靈的感動而孕育出來的。甚至生命領導也能超越時空的限制,如希伯來書11:4談到生命的影響力,『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

一、 生命領導是教會重要的服事:教會必須重視
牧師是以講道教導真理與生命,更重要且困難的是,牧者必須以生活去印證自己的信息。信徒也應該體認自己也有,以生命吶喊福音的使命。
當教會探討更新與變化的時刻,教會需要更重視『生命領導』。認真的,把『生命領導』當作重要的服事。一個不喜歡禱告的父母,肯定無法激勵孩子享受禱告的甘甜。一間不重視讀經的教會,很難激勵信徒將聖經生活化(將聖經的精神落實在生活上)。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應該省思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從我們身上看見基督的樣式;身為牧者或長執,應該努力讓教會的弟兄姐妹從我們的身上看到,『屬靈操練』就是生命中自然流露的氣息。

二、 生命領導者必須是高舉十字架的人:
生命的領導者的任務,就是在生命的跟隨者面前高舉十字架。
馬太16:24記載,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這句話提醒我們一個生命的領導者必須有更新的生命,有成熟的十字架人生觀。十字架對於基督徒而言,它不只是象徵著豐盛的神學信念,但更重要的它代表一種人生觀與價值觀。教會的屬靈領袖,必須誠實且深入的去面對十字架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十字架的生命領導者,必須致力於讓十字架的價值與精神,毫不隱敝的被高舉。

三、 生命領導者必須具有豐盛與成熟的靈命
生命領導是品格領導、是價值領導、是使命領導,更是靈命領導。身為教會牧者,我發現有優質的生命,才足以肩負與實踐十字架的使命。一個好的生命領導者必須擁有成熟的品格,成熟的生命就像成熟的果實,具有成熟生命的香甜。歌羅西2:6 既然你們接受基督耶穌為主,你們的行為必須以他為中心, 7 在他裏面扎根,生長,建立信心;…… 9 因為上帝完整的神性具體地在基督裏(新譯本)。盼望每個基督徒都得以在基督裏,享有上主純全的神性。

星期三, 8月 30, 2006

教會應發展屬靈的領導的能力與風格


提前3:1「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
馬太7:17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

優質的屬靈團隊是教會復興的重要動力。學習「做神的好管家,以神的方式來領導教會」,是牧師與長執重要的屬靈功課。

當我們談到教會更新與增長的目標時,「屬靈的領導」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策略與功課。隨著社會與時代領導風格的變遷,「領導的方式與能力」更是深深的影響著台灣的教會。

昔日民風的保守,領導風格偏向威權;然而今日個人主義興盛,領導風格多採取民主自由的方式。「教會的領導權柄」深深的受到衝擊,牧者與教會領導團隊的關係也深受搖動。老一輩的長老「尊重、順服牧者」的特質已經逐漸失落,取而代之的是「類似董事會式」的長執會,監督批判的氣氛濃過於尊重與信任。事實上,長老教會的神學自始至終主張「避免建立一個威權式(以人為中心)的屬靈領導」;但是基督的教會也不應該因此失去對神的敬虔、對真理的謙卑與順服的精神。基督徒應該學習在真理與基督裏,相互順服、同心合一。維護教會應有的屬靈權炳,在信仰的團體中有其必要性。
此時此刻應該是教會核心同工(牧者、長執與團契幹部),重新省思「屬靈領導的真諦」,讓教會的領導權柄返璞歸真,回歸聖經的精神。建立合乎神的心意的教會,並以善牧的精神扮演好管家的職分。

當我們談到教會的屬靈領導時,通常我們會將焦點放在牧者(牧師)的身上。的確牧者的屬靈領導深深的影響著教會,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重視長執的角色與責任。長老教會的管理制度是以小會治理教會,小會由「牧師(教育與聖言聖禮的長老)」與「治會的長老」共同組成。其傳是統延續「舊約中摩西與選立的長老」的傳統與「新約初代教會使徒治會」的傳統。牧師與長老是一體的,如同左右手彼此需要。

身為教會的屬靈領導團隊,我們應該堅持正確的自我角色扮演,建立良性的肢體關係。不以任何人取代上帝或耶穌基督,建立「基督是主」的教會,建立以基督為中心的領導團隊。

為著屬靈團隊的強健,在此建議被揀選為基督教會的牧者與長執:深入聖經的教導,學習正確的屬靈領導方式,培養優質的領導風格。讓我們省思「好的屬靈領袖」應有的特質是什麼?是否應關乎:憐憫與恩慈、誠信、以身做則、體貼、說到做到、善於傾聽、有責任感、尊重別人、不吝鼓勵、樂觀熱忱、感恩喜樂…。

其次,讓我們盡力避免讓世俗的領導風格扭曲了聖經的教導。身為牧者與長執應該,盡心盡性的維護教會。讓基督真正的掌管教會,允許聖經不打折扣的在教會中被宣講,讓教會成為純正真實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