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成肉身的教會

星期四, 4月 10, 2008

21 從偏頗到整全

認識「全備的福音」與推動「整全的宣教」,一直是教會與神學的本份。這是一個基本的態度,卻也是一個非常困難達成的目標。一方面是因為人類的有限,另一方面卻也因為神的全能、奧秘難以全然理解;所以沒有一個謙虛的神學家,敢斷言他或她所認識的福音本質是全備的。

不同神學背景的教會,對於福音的教導也因而有了不同的強調。深為牧者擔任講道與牧養,有時候會遇到來自不同神學背景的基督徒的質疑惑反對。甚至教會與教會之間,也因不同的神學主張或傳承而有所對立。

詩19:7「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

保羅有強調傳道人必須按照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他也說:「我作了教會的執事,要把神的道理傳得全備;…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1:25,28)」

全備與整全是真理與福音必然的特質(詩19:7)!舊約談到「全備(tamiym)」是強調其「完全的,全然的,完整的,完好的,完美的,健全的」。新約談到「全備(teleios)」是強調「全備,純全,完完全全的,完美」。

追求全備福音與整全生命,是教會與基督徒應有的態度。當教會深思福音與真理的全備性,基本上有幾個認知:1) 正確性:當我們強調全備的福音,它必須是符合福音的本質與真諦,是根基在真理的真實本義與本質上。2) 純正(完美)性:不摻雜世俗的觀念。3) 完整性:當我們強調全備,也就是強調它的完整性(功能與權能)。4) 全備的實踐性:當我們將全備的福音落實在教會,也必須省思教會的宣教事工是全備。

當我們體認神學全備的重要性,更明白它對教會與信徒的影響深遠。故在此呼籲:

1. 教會、牧者與長執應該嚴謹的辨明神學的主張,講授教導全備的神學。教會無可推拖的使命是教導生命的神學,全備的福音。
2. 基督徒更應該謙虛的敞開心門、認真的學習真理的真諦。追求整全的生命!當信任牧者的宣講、給牧者順服真理與聖靈的講道自由。讓教會成為教會,回歸教會應有的使命本質。
3. 眾教會要不斷更新自己宣教的事工,追求全備的宣教使命。不要只是狹隘的重視對內牧養,而應該認識全備的宣教是什麼?全備與整全是真理與福音必然的特質(詩19:7)!

20.孕育健康的教會



身為牧者多年來省思這個問題,也從眾教會的面面觀獲得許多感觸。我感覺健康的教會至少有幾個特質:1)有健康的屬靈領導者(牧者、長執、或匿名確有影響力的屬靈領袖),2)有健康的屬靈生命,3)有正確的神學信念,4)有道成肉身的事工(含對內或對外),5)有使命感與異象,6)彼此相愛。

屬靈領袖深深影響教會!他們靈命的健康與成熟度、信念的深度、領導風格、理想性的堅持…,都決定了其影響力與領導權威。健康的領導者贏得尊重,喚起跟隨者對真理的委身。健康的領導者,用智慧與生命保護教會,成熟的處理危機與攻擊。他們堅持真理與教會的使命,不妥協、也不威權。其領導的方式是影響與感動,而不是控制。健康的教會,跟隨者也具有謙卑與順服的特質。


健康的教會需要有健康的靈命!健康的教會經常在禮拜與聚會中展現出活潑的生命力,並且能夠將信仰落實在肢體的互動與日常的生活中。週遭的鄰友可以具體的感受到,基督徒對上帝虔誠的信心與盼望,更可以領受到真誠無私的愛。這種教會是「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的教會。
健康的教會需要有全備的福音與神學信念!每個教會都有自己的神學主張與核心價值。但是,是否「全備或偏頗?」是一個值得自省的問題。神學信念非常重要,它們向人們提供著真理的亮光。其中兩個原則值得省思,「是否合乎聖經的教導?」「全備與否?」。


健康的教會懂得服事人!信心如果沒有行為就是死的!一個不懂得分享與服事的教會,可能是因為對於十架精神的感受不夠。感動人的事工與犧牲的愛,經常是宣教史最吸引人的生命力。幾乎所有獻身於宣教的人,都是因為受到感人的事工或人民苦難的需要所感動而興起。
健康的教會有使命感!缺乏使命感的教會,經常懶散裹足不前,久而久之生命就會萎縮。相反的,健康的教會經常積極的思考,並向神詢問「自己的使命與異象?」有使命感的教會,為神興起、榮神益人!


健康的教會,真心彼此相愛,在愛中成全律法。相愛比任何事工更重要,相愛就是一種最有利的吸引力與見證。相愛必須先於講道理,愛是見證真理的地基。

19.孕育教會生命神學


道成肉身,即是「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神學生活化、生活神學化」,「聖經生活化、生活聖經化」。

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我們會發現:基督徒的生活處處可以表現出他的神學思維,直接或間接也會透露出他的神學主張。例如有人堅持不吃豬血、有人堅持身上不可有龍的圖騰。再如有人堅持不可以喝酒抽菸,甚至有人堅持極度的簡樸生活。也有某些教會強調以基督教的象徵物來突顯其教會的特有精神,例如焚而不燬圖案、耶穌洗腳像、好撒瑪利亞人像。更如羅馬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其俯視圖就是一把鑰匙。再如救世軍的制服表達出他的組織精神與特色,等等。

針對這些行為與堅持,我們估且不作神學的論辯。但是我們需要認識神學的真諦及其重要性!神學不必然是只抽象或學術性的理念(哲學思維),事實上,它可以非常的生活化。神學不是牧師與神學家的專利,也不是神學圖書館中抽象的論述而已;
神學是每一個基督徒靈命呼吸間,自然且沒有修飾的態度與行為。

我喜歡這種生命神學!
因為神學簡單且具體的意涵是指「人們對信仰(神)的一種認知與表現」、「是人們信仰上的終極關懷或核心價值的堅持」。簡而言之,就是「我信什麼?」「我要如何表達我所信的內涵(信仰精神)?」

我懇切的相信『教會需要有健康的神學思維與堅持』,教會中許多爭執、衝突或扭曲,事實上經常是因為教會中缺乏健康的生命神學。我認為,教會最根本的更新,需從神學(生命神學)着手;教會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教導與發展生命神學。(腓2:15-16)

當教會期待能夠『更新與變化(羅12:2)』,其實應該認真的去省思『自己所深信的的信仰內涵』。曾有一句話如此說『什麼樣的牧者,建立什麼樣的教會。』這句話深層的意涵是指,『牧者的神學主張』轉化成為教會弟兄姐妹的觀念與態度。事實上神學主張,不只是彰顯在教會的建築與信徒的服飾而已;它更應該實現在教會的禮拜儀式、事工目標與策略、甚至落實在基督徒生活中的終極關懷上。

或許我們可以以幾個簡單的問題來自我對話。「我信什麼?」『什麼是我生命中所需要的基要真理?』『什麼是教會優良傳統與堅持?』「我要如何表達我所信的內涵?」然後嚴肅的堅持『讓教會成為教會』!


後記:推薦兩本書Glenn Daman『牧養小型教會』,道聲出版。林鴻信『讓教會成為教會』,禮記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