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成肉身的教會

星期六, 10月 27, 2007

05.365天的教會

教會事工的更新

當一個組織省思「如何更新與活化」時,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組織精神的再思」。

當一個新的團體創立時,它經常擁有強烈的使命感與目標。但是隨著目標的達成,及組織的成長,這份使命感與熱忱經常會隨著淡化或冷淡。有人說這就是組織的老化。

教會的創立與成長,必然也會面對著這種組織成長與衰退的挑戰。

一個新興的教會或教派,經常具有強烈的異象與使命感,草創之時,活力十足、活潑有彈性。但是隨著教會的成長,組織的擴展,漸漸的邁向體制化與傳統的建立,很可能漸漸失去活潑與彈性。教會如何避免「組織的老化與僵化」呢?教會是否有可能夠兼具傳統與創意呢?教會要如何兼顧體制與開放呢?「組織精神的更新、使命與異象的追尋」這是教會更新與增長必要的課題。教會如果不希望面對組織僵化、事工形式化,則必須經常省思「如何趁著組織仍健康時,尋找下一階段的異象與使命」。

觀察現代教會的事工,多數的教會是「禮拜六與禮拜天」的教會。因為基督徒禮拜一到禮拜五都上班工作,所以教會週間都配合著休息。但是卻也有一些教會,省思如何成為「一年365天的教會或7-11」的教會。

當然這不是說「要求牧師成為全年無休的工人、一天工作24小時」,而是教會全體信徒省思「如何建立一間開放性,服事性,全時性的教會」。

這是一種組織與功能的省思。

「一個禮拜只運作兩天的教會」與「一個禮拜運作七天的教會」,當然功能與結果是不同的。基本上,前者是以基督徒內需所建立的教會,而後者是兼顧基督徒與社區非基督徒的需要。試問一間教會是否有可能:禮拜一到禮拜五是一間社區生命關懷中心,提供社區需要的福音事工,推展具宣教與社區需求的工作。而禮拜六與禮拜天成為一間孕育生命的教會。

許多長老教會的教會都有教育館,試問多數的教育館功能如何?我們的教育館的規劃,是提供內需之用途呢,或兼具社區活動的用途呢?如果我們可以慎重的考慮如何活用教育館,使它兼具多功能的用途,甚至規劃具有宣教精神的活動。我想教會必然會更有宣教的果效。

如果我們不願意看見自己教會「組織僵化、事工形式化」,則我們需要更慎重的省思「教會下一階段的使命與異象是什麼?」不要怕麻煩,不要怕付出代價,凡事起頭難。但是凡流淚撒種,必歡笑收割。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